<
y1h9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重圆(双重生) > 第424章
    “你去把糕蒸了吧。”

    是他太过着急了,正炒菜的姑姑笑着训斥道:“卫朝,你没大没小,在指挥谁做事呢?”

    她也跟着弯眸笑了。

    “行了,我知道,你快去把肉洗了,好炖上煮汤。”

    他一时默地无言以对。

    把那副猪心的下水一同放进盆中,转身端盆往外边走,去井边洗肉。

    背对厨房,在渐弱的风雪声中,聆听来自四方的鞭炮声。

    他低头,仔细地清洗着猪心和排骨。

    除去痴傻的卫锦,他、姑姑、卫若,在卫家倒塌,他们流放至峡州后,并不想过任何的节日。

    每每听到那些欢乐声,都沉默地坐在桌上,囫囵地吃过几口饭,用凉水洗漱后,便睡去了。

    第一年的除夕,便是如此。

    到了第二年,她说要过节。

    “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,节日也是要过的。过了节,我们才能越来越好。”

    她转头,笑问卫锦。

    “阿锦,要不要过除夕,有糖吃哦。”

    卫锦自然举起双手赞成。

    “要!娘,我要吃糖!”

    从此之后,每至除夕,他们都会一起度过了。逐渐地,也过起端午、中秋、重阳、腊八……

    一起包粽子做香缨带,一起做咸甜的月团饼,一起佩插茱萸、祭拜先祖……

    苦涩的日子,是需要一些甜去填补的。

    卫朝望着陶黄粗碗中,微浊的糯米酒时,如此想。

    他笑着,与她、与姑姑、与卫若,与卫锦,都碰了一碗。

    五只碗相碰,酒水荡漾。

    而后,各人一饮而尽。

    方桌上,摆放了这一年的年夜饭。

    门窗之外,是停歇的雪,只余风声呼啸。

    他们连饮三碗,又夹菜吃饭。

    犒劳为了过年忙碌一天,早已饥肠辘辘的五脏庙。

    比平日吃饭要慢,说的话愈多。

    谁人的脸上,都是笑的。

    就像她说过的,日子总会越过越好。

    他抬眼,看到她的颊畔,红云正在爬升。

    她又喝了一碗糯米酒。

    仿若不知醉意。

    舌尖在嘴里绕了绕,甘甜清冽的酒味犹在,他开口道:“三叔母。”

    又迟迟没有继续。

    她一双莹亮的明眸望向他,笑问道:“怎么了?”

    放在膝上的手捏紧。

    他垂下眼,道:“少喝些,怕是会醉的。”

    “这酒不如何醉人,多喝些无碍。”她说。

    姑姑也笑说。

    “喝醉了大不了倒头就睡,一年,也就只有这一个除夕。”

    话是这般讲,但等酒足饭饱。

    她却趴在桌上,好似睡了过去。

    碗中还有半数残酒。

    她的酒量,并不如她口中所言的,从前那般厉害了。

    但她并没有彻底醉过去,摇摇晃晃地站起身,要往另一个屋走。

    小院里,除去后来搭建的厨房和茅厕,一共两个屋。

    他与卫若住一个,她则与姑姑和卫锦挤在另一个。

    卫锦在茅厕里叫唤地哭:“娘,娘!”,是裤带子缠住了,扯不开。

    卫若只得跑回来,叫姑姑进去帮忙。

    门外有一只黄狗,摇动尾巴来吠,是请卫若去念书信的。

    狗是一个老婆婆养的,住的不远,隔着四户人家,曾教过三叔母和姑姑许多事。

    譬如做酸菜、晒萝卜干、做腌鱼虾蟹,再是家中的石榴红了,会专门送过来。

    “都会好的,都会好的。”

    老婆婆常与他们说,在听闻三叔为国战死北疆的事后。

    有时,他从她的门口经过,会得到一张刚烙好的热饼,或是一个馒头。

    “多吃些,才有力气,和傅总兵把海寇赶出我们大燕的疆土。”

    老婆婆笑眯眯道。

    附近住着的,这般良善的人,还有很多。

    两个月前,老婆婆托人送出的家书,给在外为人做碑谋生的儿子。

    在今早终于收到回信,原是送信人落下了,赶送过来。她喜地在夜雪中,叫院外的大黄狗,去把会识字的卫家小儿叫来。

    卫若去给老婆婆看信了。

    卫朝回神,见身边的人摇晃身子,险些摔了,他忙搀扶住她的手臂。

    她的手很瘦,恍若只剩一根骨头。

    “你说不会醉,如今醉了吗?”

    比他们在桌的其他人,喝的都多。

    他扶她出门,朝另个屋,慢走过去。

    “真的,我以前喝……这么多时,都不会醉。兴许……兴许是太久没喝了,才会有一点点醉。”

    “上回醉,还是和你……你三叔喝酒呢。他一个人喝闷酒,连饭都……不肯吃。”

    两个屋比邻,她很快跨入昏暗中。

    还在断断续续地说着,直至他点灯时,她脱出他的手,挪躺到床上。

    “他那个人,难哄得很。”

    他蓦地僵硬住。

    她侧枕在床,单手垫在脸腮下,望着挑灯的他,忽而轻声道:“你和你三叔,侧脸很有些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