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y1h9小说网 > > 造神年代 > 第170章
    犹奸真是占尽便宜。

    于是就有了2015年的《51天战争》(the 51 day war)。书中叙述加沙街头巨大的弹坑,横扫居民区的装甲推土机,燃烧瓶对战坦克。他还计算出以色列国防军平均每天杀死13名巴勒斯坦儿童。

    哪里乱就往哪里掺和,这是调查记者的本色。但麦克斯和一般记者不同,总是飞奔到三位一体的对立面,定位准确如猎犬。巴勒斯坦、约旦、叙利亚,以色列在哪里动手他就去哪里。委内瑞拉、俄国、香港……cia在搞谁他就采访谁。他似乎永远带着狂怒,不仅是旁观,经常亲身参与其中。在华盛顿报道委内瑞拉使馆抗议时,他跟抗议者打架;国会山暴乱时他就在现场,提着大喇叭向暴乱者喊话。

    最有代表性和侵略性的,莫过于柏林“厕所门”事件。

    2014年,麦克斯和另一位记者sheen受德国左派议员邀请,到柏林国会大厦会谈。sheen是加拿大犹太人,也反对锡安主义——真的,犹奸就像挖番薯,抓住一只肯定扯出一串。事到临头,另一位警惕的德国议员gysi说服同事取消了会议。因为他不想自己的党惹上反犹分子,而麦克斯“总是把以色列和纳粹相提并论。”

    麦克斯和sheen见不到人,立即求见gysi,要跟他辩一辩什么是反犹,什么是反以。双方辩到激烈处,gysi和另外两位议员逃出办公室,两位记者在国会走廊上以百米速度穷追不舍。gysi仓惶逃进厕所,顶住了门。麦克斯还在外面又推又撞,幸好吨位不够。

    最后二人被保安带出去,永远禁止进入国会大厦。

    麦克斯虽然疯狂,脑子非常清楚。他从不承认自己是反犹主义者,也不像昂茨那样全方位地图炮。犹太人、犹太教、犹太权力组织、锡安主义、以色列,对他来说界线分明。前两者从来不碰,后三者穷追猛打。面对“反犹”指控时,他如此反驳:

    “把反犹主义和反锡安主义故意混淆,是以色列游说集团的长期阴谋。我就是犹太人。我就反对锡安主义。至于犹太教,与这些根本没关系。锡安主义者是什么德性你们知道吗?摩西摩西是犹太教最伟大的先知。的教诲他们可以完全不理,但是逼逼王说什么他们绝对顺从。”

    他对“逼逼王”(king bibi)似乎有特殊的感情,花了不少精力搜集他的私人生活、成长经历。本雅明·内塔尼亚胡是以色列右翼政治的金童。1976年以色列军队名扬天下的恩德培机场奇袭战中,他的长兄作为指挥官冲在最前面,也是唯一阵亡者,成为以色列家喻户晓的国民英雄。哥哥封神之后,本雅明如同天命在身,从小被当成未来的国家领袖培养。美国和以色列很多政坛大佬都亲昵地叫他小名“bibi”。

    哥哥封神之后,本雅明如同天命在身,从小被当成未来的国家领袖培养。美国和以色列很多政坛大佬都亲昵地叫他小名“bibi”。

    麦克斯谈到他是这种调调:“内塔尼亚胡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犹太,其实是他们家移民时自己改的。原先的姓氏——米莱科夫斯基,是波兰的。他小时候就是个美国人。长大了也亲热得很,回美国就住在库什纳家里,跟贾瑞德·库什纳睡一张床。”

    听众马上就领悟了,为什么特朗普总是跟内塔尼亚胡睡一张床。

    后来我发现内塔尼亚胡比库什纳大31岁。这不是胡说八道吗?再一查,还真有这么回事!准确情况是少年库什纳把自己的床让给逼逼叔叔,自己睡地窖去了。麦克斯就是这么恶毒,把人家说得像恋童。

    同是犹太人,如此强烈、毫不掩饰的仇恨究竟从何而来?2019年麦克斯最猖獗的时候,美国犹太杂志《评论》(commentary)曾经登出一篇讨伐文:“被利用的白痴”(useful idiot),专门研究麦克斯这个奇怪的案例。作者也觉得不可理解:麦克斯出道时中规中矩。宾夕法尼亚大学本科历史学毕业,子承父业做新闻,在左翼媒体《国家》和“沙龙”工作,头几年跟他父亲一样专找共和党麻烦,对国际政治没什么兴趣。2009年他的第一本书《共和党的蛾摩拉》(republican gomorrah)调查基督教福音派对共和党的控制,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,比他后来任何一本书都卖得好。这明明是犹太新贵的坦途大道,他怎么突然就拐上了邪路?

    这个作者一定没有仔细看mr。在一期节目中,麦克斯自己说得明明白白:“我对以色列态度的转折点,是彻底研究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(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)之后。”

    ※※※

    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发生的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,灼伤了西方一代人的心灵。造就的犹奸也远不止麦克斯一个,仅在以色列本国就有40万人游行抗议。我们看一个卷入最深的当事人,以最温和的形式表达。

    以色列导演阿里?福尔曼19岁时作为国防军士兵参加了1982年战争。二十多年后,他对战争中十几天的经历完全失忆。于是他走访了心理医生和当年的战友,试图找回这一段生命。他把一帧帧找回的记忆拍成了动画纪录片:《和巴什尔跳华尔兹》。

    1982年6月以色列军队入侵黎巴嫩,包围贝鲁特,试图驱逐盘踞在贝鲁特西区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武装。在美国调解下,巴解武装主力离开了贝鲁特,但仍然留下大量巴勒斯坦难民。巴什尔是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领袖,以色列的盟友。兵临城下,巴什尔在8月当选总统。9月14日他就被炸弹刺杀。几乎肯定是巴勒斯坦人干的,双方血仇升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