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y1h9小说网 > 都市小说 > 重生之文豪崛起 > 重生之文豪崛起 第108节
    霍耀文翻开文件看了一眼,申请的人还挺多的,有二十多个,资料也都有,看上面的信息,似乎每个人的家庭都挺困难的。

    “往后申请的资料,只接收不回复,找人专门统计登记在案,以后可以考虑优先从这里面筛选出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。”

    霍耀文把文件合上,看着罗巧珍说道:“但是要记住一点,申请的资料,一律不准同意,必须要派人去多方调查清楚,经过严格审查才能批准。”

    罗巧珍道:“我已经再三嘱咐下面审核的员工,每个资助的学生都务必要严格审查。”

    霍耀文点点头赞扬道:“嗯,你做的很好,这方面一定要严格才行。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罗巧珍应了一句,忽然想到一件事,又说道:“对了会长,周爵士早上发来了一封请柬。”

    “请柬?”

    霍耀文面露诧异之色。

    罗巧珍起身走到书柜边,从里面抽出一份红色的请柬,递给霍耀文道:“是慈善宴会的请柬。”

    慈善宴会?

    霍耀文接过请柬,打开来一看,时间,地点都有,内容是以周希年的口吻邀请自己参加这个星期周六,位于港岛中环文华酒店举办的一场慈善宴会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自从张婉君写的《解忧杂货铺》在《文学世界》杂志上刊登出去后,从杂志的销量上倒是看不出来什么,毕竟还只发行了三期,可每天都有大量的信件邮寄到文学世界。

    这些来信都是读者写给张婉君的。

    不过奇葩的是,大部分的来信都是情感咨询,仿佛是把张婉君当成了情感讲师,浑然不知她今年才十九岁,都没拍过拖,哪里会什么情感解读。

    对于这种来信,张婉君每天都绞尽脑汁,想方设法的对每一封信进行一一回复。

    往往一天坐在那,什么都不干,就是专门给那些读者回信的。

    这事霍耀文开始还不知道,一直到姚文杰打电话给他,说《秋天的童话》已经开始宣传,后天就会正式在港岛铺货销售,台湾青木出版社那边也已经做好了准备。

    从公司拿着样品书找到张婉君准备跟她说起书要发行的时候,才从张婉君嘴里得知,自己这个傻乎乎的表妹,居然给每一个读者邮寄来的信,都一一进行回复。

    霍耀文苦笑了两声,对自己这个傻表妹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,读者来信那么多,每个都回复,那还有时间写书啊。

    不过总不好打击她的信心,毕竟读者来信对张婉君这个新人来说,也算是个动力。

    霍耀文思虑了片刻,说道:“婉君你每天回信肯定能碰到同样的问题,你完全可以跟文学世界邓总编商量商量,看看能不能在杂志刊印你文章的后面,开设一个情感解读的专栏,专门来统一回答读者来信,这样不是方便很多?”

    张婉君眨了眨眼睛,想了想可能,顿时惊喜道:“对哦,这样的话我就不用每天都回信了!我怎么就没想到呢?还是表哥有办法!”

    她这几日,光回信就写了一百多封,其中重复的感情问题有很多,虽然细节不同,可几乎都相差不大。

    霍耀文呵呵笑道:“这事我帮你跟邓总编说说看,如果他同意的话,你就再当个专栏的撰稿人,这样的话,不仅有稿费,还不用每天回信了。”

    “好的。”张婉君嘴角一笑,她倒不是在意稿费,而是觉得如果写专栏的话,那样看到的人就会很多,也不会耽误她继续写书的时间了。

    霍耀文轻嗯了一声,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本书,递给张婉君,说道:“这是样品书,你那本《秋天的童话》再过几日就要发行了,到时候正式发行的那天,我通知你。”

    接过样品书,看着那漂亮的封面书皮,张婉君满脸的欣喜,这可以说是她第一本出版的书,在这之前张婉君也从未想过自己能够当一名作家。

    激动之余,张婉君抬起头,看着面前的霍耀文,脸微微一红,由衷的感谢道:“谢谢你耀文表哥。”

    “傻丫头。”

    霍耀文微微一笑:“都是一家人有什么好感谢的,这几天你抽空打个电话给你的责编,让他跟邓总编说一声,看看能不能在文学世界上帮忙宣传一下你这本书。”

    “嗯,我知道了表哥。”张婉君点点头。

    霍耀文扫了一眼屋内问道:“舅公呢?”

    张婉君道:“爷爷下楼跟人下棋去了,他最近可喜欢跟人下棋。”

    “出去转转也好,在家里待着肯定闷的很。”

    说完,霍耀文站起身子。

    张婉君看表哥起身,不由张口问道:“表哥你这就要走了?”

    霍耀文拿起公文包,说道:“嗯,我还有点事情需要处理。”

    张婉君虽然心里有些失落,但面上还是笑着道:“那你路上开车慢点。”

    “嗯,我走了婉君,一个人在家记得把门给反锁了。”

    “知道了表哥。”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从表妹家出来,霍耀文回了一趟家里,陪阿嫲和阿母聊了半个小时,在家里吃了中饭,又下楼去老豆的书店看了看,一直折腾到下午三点多。

    等霍耀文到了学校,准备回宿舍里继续撰写《大唐天魔志》的时候,王伯送了两封信过来,一封是台湾寄来的,一封是美国寄来的。

    台湾的来信是李瀚祥写的,说是宇宙唱片公司的经理,希望霍耀文能够把甜蜜蜜前言的歌词,交给他们唱片公司的邓丽君演唱,同时也寄来了一张一千港元的汇款单。

    “没想到兜兜转转,还是要她来唱!”

    霍耀文笑了笑,把信纸放到了一边,反正《甜蜜蜜》的原唱就是邓丽君,交给她也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

    美国的信是利脱寄来的。

    信的内容是《1999》已经顺利的进入了雨果奖中篇小说第三轮票选,只要再过两轮就能进入最终的竞选,他那边也因公关花了有八万美金左右,虽然花的钱有一点点超出之前的预估,但已经有十几个国家的出版公司跟他在商谈《1999》的出版权。

    其中已经卖出去了法国,德国还有日本的印刷出版权,他们给的分成比例都很高。

    至于《虚拟世界》,利脱还在跟班坦图书出版公司的人沟通,他认为可以要价到百分之十八的分成,可对方一直卡在百分之十五,双方还在僵持之中。

    对于分成的事情,霍耀文在回信的时候没有多说,只是讲一切都交给利脱你自己负责。

    毕竟这封信是一个星期前的了,也不知道其中有没有什么变化,霍耀文也不想打乱利脱的谈判。

    等写完两封回信,霍耀文拿着信就直接下楼交给了王伯。

    霍耀文把邮寄的钱和信放到桌上:“麻烦你了王伯。”

    王伯伯笑呵呵的说道:“不麻烦的霍老师,反正每天都有邮局的人过来送信,到时候我交给他们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.......

    第171章 【汉奸之辈,人人得而诛之】(修)

    二人寒暄之后,

    霍耀文正准备告辞回宿舍的时候,忽然他的目光注意到桌上的一本周刊,封面上的标题很醒目:《论中华文化的花果飘零及灵根自植》

    霍耀文下意识的将杂志拿起来一看,正上面写着明报月刊,翻阅到写有标题内容的一页:

    “1961年,香港中文大学教职主任,新亚书院创始人,哲学教授,新儒学大师唐君毅对外发表了一篇文章,名为:《说中华文化的花果飘零》

    在这篇文章中,唐君毅大力抨击海外华人社会当中,急谋归化外国的风气,指他们匆匆放弃本国的文化、语言和传统习俗。

    当时这篇文章一经发布,迅速的轰动港岛以及海外的华人群体,就中华文化的现状展开了前所未有的讨论。

    唐教授大力主张文化保守主义,批判那些以进步或时代潮流风势之名,或以打破狭隘国家民族观念为藉口,抛弃传统历史和文化的洋奴分子……

    他结合哲学思辨的口吻和激动的语调,写道:五千年之华夏民族,亦如大树之崩倒而花果飘零,随风吹散,失其所守,不知所以凝摄自固之道……”

    “...香港社会的部分知识分子出现了摒弃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传统与文明,舍近求远,以一种病态的方式去追求西方文化。

    出去吃个早茶,坐个黄包车,都是满口的洋文,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知识分子的标杆和身份。

    这种求进步而不根于理想,只是求变迁、务新奇、失本根、离故常,此并非真进步,而只是轻薄自己与祖先罢了。

    三年后,1964年,唐教授又再发表《花果飘零及灵根自植》一文,进而批评香港学术文化教育中之价值标准之外在化,并大力抨击部分华人知识分子放弃守护民族自身学术及文化的价值。

    唐教授认为当今的学术风气,是以他人之标准为标准。

    文章中写道:“必待他人之认识与批准其有价值,然后能自信自守其思想与人格之有价值之处,此即为奴隶的人。

    这是一种精神上之失其信守,而进至一切求信守于他人的悲哀。

    这种只居于求信守于西方人,只求西方人加以认识的地位,忘了自信、自守自己,认识自己”,是一种奴隶意识之开始……”

    唐君毅是典型的南来文人,1949年春,他应广州华侨大学之聘南下,但因时局动荡,没有多久便离穗赴港。

    到香港后,唐君毅与钱穆、张丕介等共同创办新亚书院,受聘为新亚书院教授,除担任书院主要课程外,还兼任教务长一职。

    一切本该都很顺利,但在1964年,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一周年之际,英政府强行要削弱中文大学书院的自主权,这也导致后来在1973年,唐君毅愤然辞去中文大学教师职位,以及新亚书院校董一职。

    所以他对民族学术文化的被边缘化,以及离散华人知识分子寄居他人、仰人鼻息的处境十分愤慨。

    ...

    自明报月刊重登发表了唐君毅几年前的两篇文章后,香港无数的知识分子和各种撰稿人就这篇文章,在报纸和杂志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。

    其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是《盘古》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:《海外中国人的回归》

    撰写这篇文章的是盘古杂志的执笔主编,同时也是杂志创始人之一的包错石,他先是就唐君毅的前两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读,后在文章中提出了回归这项议题,呼吁全港推动海外中国人的“回归运动”。

    这项回归运动的呼吁,并非单指香港的主权回归,而是把“回归”首先哲学性定义为一个关于人如何运用自己的“人的条件”,找寻生存凭藉的问题。

    简单讲,就是海外中国人该如何寻回自己的根。

    文中写道:“漫天动地的,人生只是一个回归的运动,在这运动里,每个人挟着他的乡愁、他的贡献、他的需要,回归到他应该归属的地方,人生的悲欢离合,都只是这派回归之流中的浪花……

    文章的部分内容,包错石俨然重复着唐君毅的同一调子,认为人和其历史、文化、传统、生活方式等不可分割,否则人将失去民族文化归属,堕入失落及飘零的处境。

    可是,包错石在文章中并没有在掀动悲情之后,像唐君毅一样停留在失去文化归属的悲鸣的哀嚎中,而是去除他笔下被病态化的失去归属状态,重新演绎为海外国人的回归。

    .......

    《盘古》自发表了包错石的这篇文章后,引来了不少人的回应。

    大公报:“遥望神州大地,距宝安.县(深圳)不过百里之海,却挡四百万中国人的回归,心如绞痛,莫过于此。哀哉,哀哉……”

    文汇报:“香港自古是中华之地也,既是吾土,亦是吾民。虽被英人所殖,但吾与诸位,皆为神明华胄,梦魂犹挂神州浩土,肉躯只待回归之日。”

    随着时态的发酵,回归的呼吁渐渐的遍及到了香港社会的各个阶层。

    报纸界也就此事展开了激烈的笔战。

    本来打笔战的人,只是不满意对方写的文章内容,但观点大都是一致的,认为香港回归的呼吁是四百万中国人所共同期望的。

    可当《天皇日报》跑出来,以一篇匿名作者的《我是“香港人”》的来阐述自己的观点,大致内容是:现今之香港,亦非昨日,今时今日,我等当以港人自居。

    这番话一出,顿时引来了各界的声讨。

    唐君毅亲自下场,在报纸上谩骂道:“汝之报馆,见利忘义,卖祖求荣,视为不齿!”

    有了唐君毅这位新儒大师亲自发话,无数新儒后辈,纷纷在报纸上批评指责《天皇日报》,其心可诛,鼓吹“独”之嫌,妖言惑众,提倡“忘国”之说。